
出口到各國常需要的各種認證
1、CE:是一種安全認證標志,被視為制造商打開并進入歐洲市場的護照。CE代表歐洲統一(CONFORMITE EUROPEENNE)。凡是貼有“CE”標志的產品就可在歐盟各成員國內銷售,無須符合每個成員國的要求,從而實現了商品在歐盟成員國范圍內的自由流通。主要對電氣類產品、機械類產品、玩具類產品、無線電和電信終端設備、冷藏﹑冷凍設備、人身保護設備、簡單壓力容器、民用爆炸物、游樂船、建筑產品、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植入式醫療器械、醫療電器設備、升降設備、燃氣設備等產品進行認證。
2、RoHS:是《電氣、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的英文縮寫。歐盟在2006年7月1日開始實施RoHS,使用或含有重金屬以及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聯苯PBB等阻燃劑的電氣電子產品都不允許進入歐盟市場。RoHS針對所有生產過程中以及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種有害物質的電氣電子產品,主要包括:白家電,如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吸塵器,熱水器等,黑家電,如音頻、視頻產品,DVD,CD,電視接收機,IT產品,數碼產品,通信產品等;電動工具,電動電子玩具,醫療電氣設備。(Remark:客人問有沒有rohs時要問他是要成品rohs還是原材料rohs,有些工廠是做不到成品rohs的,含rohs價格一般比普通的產品貴10%-20%左右。)
3、UL:UL是英文保險商試驗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簡寫。UL安全試驗所是美國最有權威的,也是界上從事安全試驗和鑒定的較大的民間機構。主要從事產品的安全認證和經營安全證明業務,其最終目的是為市場得到具有相當安全水準的商品,為人身健康和財產安全得到保證作出貢獻。主要對防盜和信號裝置、防止火災和化學性危險的設備、電器、防火設備、采暖、制冷和空調設備、水上用品等提供認證。(Remark: 不強制要UL才能進入美國。)
4、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的簡寫。FDA 是美國政府在健康與人類服務部 (DHHS) 和公共衛生部 (PHS) 中設立的執行機構之一。FDA 的職責是確保美國本國生產或進口的食品、化妝品、藥物、生物制劑、醫療設備和放射產品的安全。該法規規定,FDA將給每個登記申請者分配一個專用登記號碼,外國機構對美國出口的食品,在到達美國港口前24小時,必須事先向美食品與藥物管理局通報,否則將被拒絕入境,并在入境港口予以扣留。(Remark:FDA 只是要注冊登記,不是要認證書。)
5、FCC: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于 1934 年由COMMUNICATIONACT 建立是美國政府的一個獨立機構,直接對國會負責。FCC 通過控制無線電廣播、電視、電信、衛星和電纜來協調國內和國際的通信。許多無線電應用產品、通訊產品和數字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都要求 FCC 的認可。聯邦通訊委員會管理進口和使用無線電頻率裝置,包括電腦、傳真機、電子裝置、無線電接收和傳輸設備、無線電遙控玩具、電話、個人電腦以及其他可能傷害人身安全的產品。
6、CCC:2001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以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替代原來的進口商品安全質量許可制度和電工產品安全認證制度。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簡稱CCC認證或3C認證,英文名稱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安全認證制度,也是國際上廣泛采用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的基本做法。包括家用電器、汽車、安全玻璃、醫療器械、電線電纜、玩具等20大類產品。
7、CSA:是加拿大標準協會(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簡稱。目前CSA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認證機構,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安全認證機構之一。在北美市場上銷售的電子、電器等產品都需要取得安全方面的認證。它能對機械、建材、電器、電腦設備、辦公設備、環保、醫療防火安全、運動及娛樂等方面的所有類型的產品提供安全認證。
8、DIN:DIN是德國標準化協會(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的縮寫。它于1971年成立了"德國產品標準協會",專門負責按DIN的統一標準執行的產品認證工作。目前DIN制定的標準幾乎涉及建筑工程、采礦、冶金、化工、電工、安全技術、環境保護、衛生、消防、運輸、家政等各個領域。
9、BSI:英國標準學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是世界領先的國際標準、產品測試、體系認證機構。其最高機構是執行理事會,下設機械、電工、化工、建筑、紡織和質量保證等六個分理事會。 認證種類主要有:“風箏”標志認證或BS認證標志、安全標志認證。
10、GB:為了適應國際貿易的需要,國家逐步推行國際通行的認證制度。1991年5月7日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條例》,國家技術監督局也發布一些貫徹《條例》的規章,保證認證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1991年6月中國電工產品認證委員會被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工產品安全認證組織(iEcEE)管理委員會(Mc)接受為認可和頒發CB證書的國家認證機構。下屬的9個檢測站接受為CB試驗室(認證機構試驗室),所有有關電氣產品,只要企業取得了委員會出具的CB證書和測試報告,IECEE一CCB體系內的30個成員國將予以認可,基本上免去再送樣到進口國測試,這樣既省費用又省時地獲得該國的認證合格證書,對出口產品極為有利。
11、EMC:隨著電氣電子技術的發展,家用電器產品日益普及和電子化,廣播電視、郵電通訊和計算機網絡的日益發達,電磁環境日益復雜和惡化,使得電氣電子產品的電磁兼容性(EMC電磁干擾EMI與電磁抗EMS)問題也受到各國政府和生產企業的日益重視。電子、電器產品的電磁兼容性(EMC)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質量指標,它不僅關系到產品本身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而且還可能影響到其他設備和系統的正常工作,關系到電磁環境的保護問題。歐共體政府規定,從1996年1月1起,所有電氣電子產品必須通過EMC認證,加貼CE標志后才能在歐共體市場上銷售。
12、PSE:PSE(Product Safety of Electrical Appliance & Materials)認證(在日本稱之為“適合性檢查”)是日本電氣用品的強制性市場準入制度,是日本《電氣用品安全法》中規定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日本政府根據日本《電氣用品安全法》中規定,將電氣用品分為“特定電氣用品”和“非特定電氣用品”,其中“特定電器用品”包括115種產品;“非特定電氣用品”包括338種產品。PSE包括EMC和安全兩部分的要求。凡屬于“特定電氣用品”目錄內的產品,進入日本市場,必須通過日本經濟產業省授權的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取得認證合格證書,并在標簽上有菱形的PSE標志.
13、GS:GS標志是德國勞工部授權TUV、VDE等機構頒發的安全認證標志。GS認證以德國產品安全法(SGS)為依據,按照歐盟統一標準EN或德國工業 標準DIN進行檢測的一種自愿性認證,是歐洲市場公認的德國安全認證標志。主要包括家用電器,家用機械,體育運動用品,家用電子設備,電氣及電子辦公設備,工業機械、實驗測量設備,其它與安全有關的產品如自行車、頭盔、爬梯、家具等。
14、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簡稱。國際標準化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標準化專門機構,它在國際標準化中占主導地位。其成員由來自世界上100多 個國家的國家標準化團體組成。ISO的主要活動是制定國際標準,協調世界范圍內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情報交流,以及與其他國際性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標準的內容涉及廣泛,從基礎的緊固件、軸承各種原材料到半成 品和成品,其技術領域涉及信息技術、交通運輸、農業、保健和環境等。
15、HACCP: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英文縮寫,即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是一個為國際認可的、保證食品免受生物性、化學性及物理性危害的預防體系。目前HACCP推廣應用較好的國家有:加拿大、泰國、越南、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冰島、丹麥、巴西等國,這些國家大部分是強制性推行采用HACCP。在許多行業,HACCP都被采用,比如水產品、禽肉類、罐頭、速凍蔬菜、果蔬汁、化妝品、餐飲業等行業中。
16、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縮寫,它是一套適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范幫助企業改善企業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GMP所規定的內容,是食品加工企業必須達到的最基本的條件。目前除美國已立法強制實施食品GMP以外,其他如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德國、澳洲、中國臺灣地區等均采取鼓勵方式推動企業自動自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