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WHO GMP 指南
1、采納全球意見;
2、反映PIC/S 與ICH 的發展;
3、與 PIC/S GMP 一致;
4、由于關注發展中國家的廠家與檢查員,故而描述更具體,解釋更清晰,更具針對性;
5、廠家需要滿足要求,但是具體解釋方面,仍給予其靈活性:良好規范為一般指南,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如有其他替代方法,這些方法應進行驗證。
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GMP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GMP于1979年在第二十八屆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的GMP共分十三章:
第一章概論。其中提到,為保證消費者能獲得高質量的藥品,在生產中實行全面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生產藥品時決不允許出現任意的操作方式。優良的制度應被視作通用的準則。
第二章定義。其中提高藥品、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生產、批、批號、留驗、質量控制、半成品、起始原料等定義。
第三章人員。其中提到負責指導藥品生產和質量控制的專家,應具備國家法令規定的專門訓練和經驗的資格。他們受的教育應包括:化學;化學工程學;微生物學;藥劑學和技術;藥理學和毒理學;生物學和組織學;其它有關科學。除了上面說的專家以外,還應有一定數量的,經過技術訓練的人員,來進行生產和質量控制。
第四章廠房建筑。所有的藥品均應在適合條件的廠房建筑里進行生產、加工、包裝、貼簽和試驗。其中提到廠房建筑時,要注意與相鄰廠房生產操作的相互影響,要有適當的工作場所,防止混藥、防止污染等問題。
第五章設備。生產用設備必須適合指定用途,便于進行清掃,污染降至最低限度,無菌灌注用的設備,每隔適當階段用微生物學方法加以核查。生產用的量、衡設備,每隔一定階段加以校正和核查。
第六章衛生。所有廠房均應清潔,要求打掃的區域規定每次打掃的期限,需要采取的打掃辦法,指定專人負責清潔衛生工作。在工作區附近,應該有足夠清潔的、通風良好的盥洗設施,包括洗手裝置和更衣室等。
第七章起始原料。藥品生產各個階段所用的一切起始原料都應有所庫存,并應保存關于供應單位、來源、收貨日期、分析日期、質量監督部門批準使用日期和用于生產的日期等。凡是被接受或批準的起始原料均應有妥善和明顯的標志。所有無法使用的起始原料均應有明顯標志,并應忙地予以處理或退回供應單位。
第八章生產操作。所有生產操作和控制都應在專家指導下進行。操作要特別注意:清潔工作、設備容器、污染和混雜的預防、滅菌操作的特殊要求、抗生素類生產的特殊要求等;對生產人員要求:不能患有傳染病骸身體裸露、表面患有開放性疾病,工作服、鞋帽不能臟污等;對與生產程序有關文件的制訂、生產批次記錄等。
第九章標簽和包裝。標簽和包裝材料,包括說明書在內,必須按不同的產品分別儲存和處理,只有經過授權的人員方能接觸這種材料。標簽和包裝材料應包括書籍發放數量、包裝和貼簽后應該計數量。所有已經編號而未用的標簽應全部銷毀。
第十章質量監控制度。每一個生產單位都應有一個質量監督部門,在有適宜資格的專家指導下進行工作,直接對總管理負責,而獨立于其它的部門。質量監督部門必須控制所有的起始原料,監查生產操作中有關質量部分,并對藥品質量和穩定性實行監督。質量監督部門必須有一個專用的實驗室。
第十一章自檢。為了能嚴格的與所有生產程序及規定的控制要求相符合,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制藥企業可考慮指定一個專家或一批專家,負責經常地對它的整個生產及控制操作進行定期檢查。
第十二章發送記錄。對于已經制成的每一批藥品,都應保存關于發送情況的合適記錄,以便于必要時能迅速而全部地將這批藥品撤回。
第十三章關于不良反應的報告和控訴。關于用藥后引起損害或不良反應的報告,必須送交適當的負責人審閱,有關藥品質量的控訴,必須徹底地進行查究。如果證明這些控訴確有根據,應盡可能迅速地采取適當措施。已經采取的措施必須記錄下來,并與原來的控訴一起歸檔。
-
服務流程資料添加中....
- 官方收費資料添加中....
- 基礎法規資料添加中....
- 相關服務資料添加中....